-
雪龙号再出发,真正的大国重器亮相
作为地球上最神秘且重要的资源宝库,南北两极一直吸引着各个国家都争相前往,并进行科学研究,以便开发甚至利用更为高效的资源,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就在前不久,一条重磅消息传来,轰动全球!中国“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再次出征南极,此次这艘真正的大国重器亮相,是为了把154名科学家送到南极的同时,在该地区开展科学调查和污染物监测等7大十分特殊的任务,承
2021-11-10 点将科技 295
-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11日将在云南召开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10月11日将在云南昆明举行。目前,大会场馆已经完成功能布局调整、设施改造提升和景观布置,新闻中心也将率先于9日正式对中外媒体记者开放。 紧扣“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大会主题,会展中心设计了立体迎宾花台和造型生动的花雕,诠释着“春城昆明,世界花园”的
2021-10-08 点将科技 182
-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首次颁发给气候学家
真锅淑郎 1931年出生于日本新宫,1957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级气象学家克劳斯·哈塞尔曼 1931年出生于德国汉堡,1957年毕业于德国哥廷根大学,德国汉堡马克斯普朗克气象研究所教授乔治·帕里西 1948年出生于意大利罗马,1970年毕业于意大利罗马大学,意大利罗马Sapienza大学教授 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45分,2021年度诺贝尔奖第二项大奖——物理学奖揭开
2021-10-06 点将科技 413
-
国家林草局印发《全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计划》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日前印发《全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计划(2021-2025)》,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全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行动的总体目标,并对行动内容、保障措施、评估考核等提出具体要求。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是:控制增量,新发疫情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除治、早拔除”;消减存量,实现控制一批、压缩一批、拔除一批。到2025年,消灭黄山、泰山疫情,全国疫情发生面积和乡镇疫点数量实现双下降,
2021-09-29 点将科技 235
-
迎战台风“灿都” 上海部分行道树换上四色健康码 防护更精准
为迎战台风“灿都”,上海市容绿化局已连夜对树木采取了预防性排涝、加固等措施,但受到技术等问题的限制,相当一部分树木内部木质变化难以简单肉眼预判,无法经受高强度风雨的冲击。一种精细化管理手段已在上海部分区的行道树上试点,行道树是否有“骨质疏松”“底盘不稳”等身体问题,检查时仅需查看四色“健康码”就能掌握。据悉,此次上海徐汇区绿化市容局组织专家评审会对行道树生长势检测课题进行了评估,亮出了上海首个行道
2021-09-15 点将科技 296
-
在“实验6”科考船上,他们跑赢了台风
实验6号首航日记 9月12日上午9时,“实验6”科考船(以下简称“实验6”)从珠江口附近的锚地起航,开启了首航第二阶段的科考任务。 因受台风“康森”的影响,科考队对科考站位进行了调整,在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科考任务后,最终成功远离台风的影响范围。紧张的夜晚
2021-09-15 点将科技 220
-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规范
森林生态站仪器设备类别设备主要功能水分要素观测树干液流测量系统测量树干液流及树木蒸腾水位、流速和流量测量系统 测量流域出水口的水位、流速和流量 多参数水质监测仪测量水体的温度、电导率、pH、浊度、溶解氧含量等多个水质参数便携式土壤含水量测量系统测量土壤的水分含量土壤要素 观测土壤导水率测量系统测量非饱和导水率和饱和导水率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 测量土壤 CO2露点水势仪&nb
2021-09-02 469
-
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文件汇总
2014年以来,国家深入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出台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包括简化报表和流程、取消科目比例限制、下放预算调整权限、允许结余资金留用、加大间接费用绩效激励力度等。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和措施。 2021年8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办32号文),提出更多内容、更大力度的科研经费管理改
2021-08-27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