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源和碳汇监测

2024-12-18 14:18:44 点将科技 42

    碳源和碳汇监测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碳源指的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源,而碳汇则是指吸收和储存这些气体的自然或人为系统。碳源和碳汇的监测对于理解和管理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碳源监测

    碳源监测主要通过地基传感器和碳卫星进行。地基传感器可以直观获取高精度的气体浓度信息,全球大约有一百个站点用于此目的。碳卫星则利用二氧化碳在近红外和短波红外波段的吸收特性,通过定量分析反演得到全球尺度的二氧化碳通量信息。例如,中国的TANSAT和国外的GOSAT、OCO-2都是常用的碳卫星。

图片关键词

此外,碳源监测还包括对工业园区等特定区域的动态监测,通过车载质谱监测系统快速实现定性定量分析,从而实现对二氧化碳、甲烷等主要温室气体的碳排放通量监测。

图片关键词

碳汇监测

     碳汇监测则主要通过测定两个时点碳储量的差值来估算。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样地实测法、生物量法及遥感估算法等。在国家和省级大范围尺度下,通常采用生物量法和遥感估算法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数据易获取、参数明确,能够进行大面积重复观测,并且可以提供实时变化数据。

图片关键词

    在市、县级小范围尺度下,样地实测法更为常用,因为其数据精度高,方便掌握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碳汇量和分布格局。此外,湿地碳汇监测也需基于样地开展,考虑到湿地水位变化的波动性较强,一般土壤、沉积物、植物和水体碳储量监测间隔期为每2~3年一次。

监测技术与应用

   碳源和碳汇的监测技术不断进步,例如基于卫星技术的天空地一体化“碳污同源”监测技术,提高了卫星XCO₂以及XCH₄反演算法的精度,从而提升了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城市绿地碳汇计量监测技术标准也提供了详细的规范,涵盖了从样地抽样与布设到碳储量计算等多个方面。

图片关键词

政策与战略框架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即碳达峰和碳中和),需要构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这些方案强调生态、经济和社会复合系统的可持续性。

图片关键词

结论

碳源和碳汇监测是实现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的重要工具。通过综合观测、数值模拟、统计分析等手段,可以获取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环境中浓度和生态系统碳汇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信息,从而服务于气候变化研究和管理工作。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碳源和碳汇监测将更加精准和高效,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的基础。

文献来源

1. M. Saunois, P. Bousquet et al. “Variability and quasi-decadal changes in the methane budget over the period 2000–2012.”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2017).. Saunois, M., Bousquet, P., Poulter, B., Peregon, A., Ciais, P., Canadell, J. G., Dlugokencky, E. J..

2.T. Rixen. “Past changes in and present status of the coastal carbon cycle.” Cambridge Prisms: Coastal Futures(2023).. Rixen T.

3.碳汇的定义、监测与核算方法. 环境生态网. [2024-06-24]

 

4. Fei Jiang, Hengmao Wang et al. “Regional CO2 fluxes from 2010 to 2015 inferred from GOSAT XCO2 retrievals using a new version of the Global Carbon Assimilation System.”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2021).

5.顾恬玮,彭建 GU Tianwei. “Nature-based solutions for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goals: Key issues.” Acta Ecologica Sinica(2023).. 顾恬玮、彭.

6.碳汇计量与监测标准大全. 于贵瑞院士. [2024-02-29]

7. Shuoqi Cheng, Xiancheng Huang et al. “Carbon Sink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Socioeconomic Effect of Urban Aggregated Green Infrastructure Based on Sentinel-2A Satellite.” Forests(2022).

8.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发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 [2022-12-31]

9.基于卫星技术的天空地一体化“碳污同源”监测技术.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2024-01]

10.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2013-09-30]

11.刘建国.序言 “碳源碳汇监测与评估”专刊[J].环境工程,2023.

12.高强,王天群,高挺等.碳源/汇作用下气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分层协调优化调度[J].电测与仪表,2022.

13.碳汇监测与生态系统碳汇管理研究. 北极星电力新闻网等. [2024-04-10]

14.高强,王天群,高挺等.碳源/汇作用下气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分层协调优化调度 附视频[J].电测与仪表,2022.

15.能量转换与新能源发展动态.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等.[2021-06-30]

16.城市绿地碳汇计量监测技术标准.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17. AR-CQCM-001-V01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

18.碳中和系列报告——碳监测篇. 樊金璐.[2021-08-21]

19.改革与战略——2023年第3期(总第349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23-05-17]

20.贵州林业碳票项目方法学(试行). 贵州省林业局等.[2023-09-30]

21.湿地碳汇监测技术规程.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11-07]

22.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2013-12-31]

23.城市森林碳储量与碳汇量评估技术规范. 深圳市地方标准.[2023-12-31]

24.碳中和的动态平衡与监测技术. 大气所. [2021-11-08]

25.王俊峰,欧光龙,胥辉.云南省临沧市膏桐能源林造林碳汇监测[J].安徽农业科学,2013.

26.杨洋.崇明湿地碳源/汇监测和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7.碳监测与温室气体排放管理.[2021-12-23]

28.城市绿化碳汇计量与监测技术规程.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12-31]


15821625398
最新产品
联系